李贵:《灵源和尚笔语》书简受主考释 201904-30(总第914期)

发布日期:2024-09-19 19:16

来源类型:北青网 | 作者:罇真佐子

【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】【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】【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】【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】【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】【2024年澳门全年资料大全免费】【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】【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】【韩国航班骤降6千米13人送医】【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】
【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】 【2024新澳免费资料】 【奥门一肖一码中】

本文原刊于《励耘学刊》2018年第2辑,感谢李贵老师赐稿!引用时请注明出处!

内容摘要:北宋禅僧灵源惟清之著作世所罕见,新出和刻影印本《灵源和尚笔语》一书,收录惟清79通书简,来源清晰、首尾完整、内容丰富,是考察北宋佛教文化史、僧徒与文人、佛教与儒林相互交流之重要资料。通过细读书简文本,广涉禅宗文献及士大夫作品,考释全部79通书简之受主共31人,纠正前人疏误,提供新材料及新阐释,从中可见北宋禅宗之学术化、文字化与世俗化,亦可见儒者与禅门交往之密切、浸染佛理之深入。这些书简不仅能够揭示出僧徒之社交网络,对理解禅门、政事、儒林及文苑四者之交互影响亦不无裨益。

关键词:灵源惟清 《灵源和尚笔语》 收信人 社交网络

作者简介:李贵,广东化州人,1973年生。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,大阪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。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,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教学与研究。曾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、大阪大学特任准教授,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(集体)、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(集体)、教育部优秀人文社科著作三等奖、上海市社科优秀著作一等奖(集体)、申万宏源奖教金,连续七届被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评为“我心目中的好老师”。

《灵源和尚笔语》一书,不分卷,北宋禅僧灵源惟清(?~1117)撰。作者法名惟清,字觉天,自号灵源叟,洪州武宁(今属江西)人,俗姓陈。少入本县高居寺,十七岁受具足戒,即起游方。尝谒县内延恩院法安禅师,终往黄龙派祖庭黄龙寺(在今江西修水),嗣法晦堂祖心禅师,深受器重,诸方号为清侍者。通称灵源惟清、黄龙惟清。因长期住持舒州太平寺(在今安徽潜山),亦称太平惟清。主太平期间,法席极盛,四方僧徒争趋求谒。祖心寂后,惟清重回江西住持黄龙寺,不久称病退居昭默堂,以堂为号。卒葬本寺,赐号佛寿。

禅门身份,首重法系,惟清属临济宗黄龙派南岳下十三世,法系为:

六祖惠能——南岳怀让——马祖道一——百丈怀海——黄檗希运——临济义玄

——兴化存奖——南院慧颙——风穴延沼——首山省念——汾阳善昭——石霜楚圆

——黄龙慧南——黄龙祖心——灵源惟清

其生平事迹详见释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卷二三《昭默禅师序》[1]、《禅林僧宝传》卷三〇《黄龙佛寿清禅师传》[2]、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一七《黄龙惟清禅师》。[3]

《灵源和尚笔语》一书,前有南宋乾道五年己丑(1169)释了朴题识,云系“德进侍者所录”。[4]全书录载惟清致程颐、陈瓘、徐俯、惠洪等31人书简共79通(另附虞謩致惟清书4通),是考察北宋佛教文化史、僧徒与文人、佛教与儒林相互交流之重要资料。惟清著作世所罕见,南宋释净善淳熙间(1174-1189)重编《禅林宝训》,卷二摘录惟清语录及致黄庭坚、程颐等人书简计18则;[5]释晦堂师明嘉熙二年戊戌(1238)编《续刊古尊宿语要》,第一集“天”部有《灵源清禅师语》,收惟清语录10则。[6]以上篇幅均极简。清释道古辑《缁林尺牍》,宋代部分载“黄龙惟清”致黄龙祖心、惠洪觉范等11名禅僧之书简共16通,然未注出处。[7]今人续有辑佚,《全宋诗》收“释灵源”诗5首,又录“释惟清”诗12首,[8]《全宋诗订补》补“释灵源”诗2首,[9]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续补“释惟清”诗15首,[10]《全宋文》辑“释惟清”文22篇(包括《缁林尺牍》中全部惟清书简)。[11]以上诸书均不及《灵源和尚笔语》一书来源清晰、首尾完整、内容丰富。此书中国本土已佚,日本有五山版、江户刊本等,近年金程宇据静嘉堂文库藏五山版影印,收入所编《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》“子部·释家·语录”类。[12]据椎名宏雄《宋元版禅籍之研究》考察,静嘉堂此本乃南北朝历应五年(1342)临川寺版,应系覆宋版,[13]价值甚高。天壤间孤本一朝化身千百,极便学者。

《灵源和尚笔语》一书所载书简受主众多,标题所指或隐或显,难以索解。日本禅僧多有为之作注者,其中阙名《灵源笔语别考》亦已收入《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》,作为《灵源和尚笔语》一书的附录。日本学者编印《国译禅宗丛书》,有《灵源和尚笔语》排印本,将全书译成日文,并对书中某些词语、人名作出解释。[14]然以上人名注释多有未当或未尽处,或仅注出人名,无依据,无解释;或注释错误,人物张冠李戴。今对书中全部收信人逐一考释,兼及相关人物交游,以见当时僧徒之社交网络及儒释之交涉情况。

1.《答伊川居士》。程颐。3通。323-331页。

程颐(1033-1107),字正叔,北宋洛学代表人物,世称伊川先生。

世传程颐曾向惟清问学,二人有书信往来,主要证据一直是《禅林宝训》所录惟清致程颐书简2通,钱钟书谓“退之与大颠三书,适可与灵源与伊川二简作对”,[15]即指《禅林宝训》中语。今《灵源和尚笔语》起首载《答伊川居士》3通,又添新证。然此事古今学者、中日禅林素有争议,朱熹力主其伪,指所谓与伊川居士帖实为灵源致潘淳(字子真),黄庭坚尝录其语,以致后人误认;[16]久须本文雄则力证其真,并考证惟清5通书简的写作时间及信中“天下大宗匠”的具体所指。[17]聚讼纷纭,难以定谳。此亦儒学史、禅宗史上一大事因缘,不容不辨,个中细节可参见石立善的考辨。[18]

2.《答朱世英》。朱彦。1通。331-332页。

朱彦(?—1113),字世英,南丰(今属江西抚州)人,神宗熙宁九年(1076)进士。调舒州司法参军,累官给事中、显谟阁待制。两知江宁府,后知抚州、洪州、杭州、颍昌府、通州,政和元年(1111)召为刑部侍郎。张商英罢相,出知濠州,政和三年(1113)卒于任上。生平事迹材料及考辨详见周裕锴《宋僧惠洪交游人物考举隅》。[19]朱彦祖母曾氏,曾巩《夫人曾氏墓志铭》称之为“吾从女兄也”,[20]知朱彦祖母乃曾致尧孙女、曾巩从姊。朱彦父轼,字器之,从曾巩学,仕为房州司户。[21]朱彦兄弟三人相继登第。[22]兄京,字世昌,登进士甲科,授太学录,擢监察御史,见者目为真御史。尝提点淮西刑狱。官至国子司业。《宋史》卷三二二有传。朱京提点淮西刑狱时,请惟清住持舒州太平寺,时在元符二年(1099)。[23]朱彦亦与僧徒交游密切,禅门视为佛教外护,[24]因问黄龙慧南法嗣真净克文佛法而有省,与惟清有同门之谊。惟清此简乃答复朱彦问疾,并论及保养身心之法。

3.《答陈莹中》。陈瓘。1通。332-334页。

陈瓘(1057-1122),字莹中,号了翁、了斋、了堂,南剑州沙县(今属福建)人。元丰二年(1079)进士。徽宗即位,召拜左正言,又除右司谏。崇宁中列名党籍,以气节名世,极为士林所尊。追赠谏议大夫,谥号忠肃。《宋史》卷三四五有传。陈瓘爱读佛经,交游多禅宗高僧,议论风生。宋代禅籍记载,陈瓘自号华严居士,“留神内典,议论夺席,独参禅未大发明,禅宗因缘,多以意解”,酷爱黄龙慧南《语录》,“诠释殆尽”。[25]《佛法金汤编》载陈瓘嗣法惟清事,谓陈瓘参谒惟清后“乃开悟”,寄惟清偈曰:“书堂兀坐万机休,日暖风柔草木幽。谁识二千年远事,如今只在眼睛头。”[26]禅林乃列陈瓘为惟清法嗣。[27]

惟清此简当作于政和五年(1115)或其后。书简起首云:

敬绎所示诸偈,皆《华藏》蕴藉醇全之旨,由是见存诚之所常胜尔,钦服感幸。《凤池华藏阁记》,尤示发玄关而布法施之妙利也。

惟清所称陈瓘《凤池华藏阁记》,乃陈瓘于政和五年所撰。《淳熙三山志》卷三八《寺观类六·僧寺·怀安县》载怀安县(今属福建福州)凤池寺华藏阁,下云:“政和五年承事郎陈瓘为记云:‘罪窜之余,世念衰歇,惟致一内典而已。’时了翁在丹丘,方蒙恩自便。”[28]知陈瓘政和五年自便居于丹丘(今浙江台州),作《凤池华藏阁记》。元代陈宣子《陈了翁年谱》则系于政和六年,云是年“七月朔,作《福州凤池报慈院华严阁记》”[29]。知惟清此简作于政和五年或六年。

此简亦为陈瓘与《华严经》之密切关系添一明证。陈瓘侄子陈渊称,陈瓘酷爱《华严经》,“尝写《华严经》尽八十卷,不错一字”[30]。李纲《跋了翁所书华严偈》亦云:“谏议陈公留心内典,尤精于《华严》,手写数过,前后抄录其要,积累篇帙。平生践履,惟以泽物为心,处忧患如游戏,盖深解乎此。观其所书‘世间法界’等语,真知言之要哉!”[31]可与惟清此简参证。

惟清所言陈瓘揭示《华严经》意蕴诸偈,惠洪诗题亦有提及,如《石门文字禅》卷三有诗题:“陈莹中由左司谏谪廉,相见于兴化,同渡湘江,宿道林寺,夜论华严宗。”卷一五有诗题:“了翁谪廉,欲置《华严》,托余将来,以六偈见寄,其略曰:‘杖头多少闲田地,挑取《华严》入岭来。’次韵寄之。”知陈瓘寄给惟清者,乃讨论《华严经》奥义之偈语六首。“杖头多少闲田地”一首今存,见惠洪《冷斋夜话》卷七。[32]

此简末云:“师川寄龙舒,闻将还豫章,渠服道义为厚,应以取道为谒觐之便也。”据研究,政和前后,徐俯往来舒州、南昌两地,为豫章诗社骨干。[33]惟清此简可为佐证。

4.《徐师川》。徐俯。1通。335-336页。

徐俯(1075-1141),字师川,号东湖居士,洪州分宁(今江西修水)人。父禧,字德占,新党人物,旧党黄庭坚表兄。母黄氏,黄庭坚从姊。徐俯以父死国事,荫补通直郎,娶妻为新党吕惠卿侄女,南宋初赐进士出身,官至权参知政事。徐俯少有诗名,得舅氏黄庭坚称赏,客淮南时与郡守陈瓘为忘年友,入吕本中《江西诗社宗派图》。[34]徐禧、黄庭坚皆参晦堂祖心,亦皆师友惟清,徐俯少时即常侍父亲谒见惟清,听谈佛法终日,后来复因惟清开示而悟道。[35]黄庭坚尝致书徐俯,推介惟清,鼓励徐俯向惟清请教学道作诗之法:“太平清老,老夫之师友也,平生所见士大夫,人品未有出此公之右者。方吾甥宴居,不婴于王事,可数至太平研极此事,精于一而万事毕矣。”[36]据前述《答陈莹中》简末,惟清知悉徐俯行踪近况,知二人来往密切。又据宋代禅林笔记,惟清居黄龙寺昭默堂时,仍常与徐俯“夜话”。[37]

此简亦见居士灯录摘抄。明初《佛法金汤编》“徐俯”条载:“尝扣问灵源清禅师禅道,师答以书,略曰:‘古之达人所以鉴世间如影响、了圣道如蘧庐者,无他,自彻心源而已。’云云。”[38]所引惟清答复即此简。

5.《洪帅张司成》。张邦昌。2通。336-339页。

洪帅,洪州(今江西南昌)知州。司成,即大司成,宋朝国子监祭酒之拟唐官称。考北宋后期洪州知州,官大司成之张姓知州只有张邦昌一人。张邦昌(1081-1127),字子能,永静军东光县(今属河北)人,元符三年(1100)进士,[39]《宋史》卷四七五本传:“举进士,累官大司成,……知光、汝二州。政和末,由知洪州改礼部侍郎。”[40]光绪《江西通志》卷九《职官表九·宋》:“张邦昌,……知洪州,政和中任。据《宋史》本传补。”[41]《僧宝正续传》谓“政和末”,“大帅张司成”请应端主持黄龙寺,嗣法惟清。[42]又,《宋会要》云,政和六年(1116)九月二十九日,“知洪州张漴落职”,[43]而惟清卒于政和七年(1117)九月十八日,[44]故张邦昌知洪州在政和六年十月以后。

张邦昌帅洪州期间,多次参谒或称赏灵源惟清、法轮应端、宝峰景祥、宝峰(草堂)善清等黄龙派名僧。[45]惟清复张邦昌书简共两通。第一通感谢张邦昌来寺见面,恳辞出任黄龙寺法席住持之请。第二通详细解释因病辞谢,自述“抱病闲居已十五年”,近日“虽苟保未绝之气,而痰涎吐哕,时时不绝。同居闻其声,莫不起酸苦怜悯之念。其状如此,众所共知”。比对惠洪《黄龙佛寿清禅师传》所言惟清退居昭默堂,“闲居十五年”,卒于政和七年(1117)九月十八日,知惟清此二简作于政和六年(1116)十月至七年(1117)九月之间,时惟清已病重。

6.《答伯刚提举》。伯刚。1通。339-340页。

伯刚提举,不可考。惟清信中云“伏承示谕参秀、遇、楷”,知伯刚曾参禅于法云法秀、法昌倚遇和芙蓉道楷。释法秀(1027-1090),云门宗青原下十一世,天衣义怀禅师法嗣,丛林号秀铁面,宋神宗赐号圆通禅师。[46]释倚遇(1005-1081),云门宗青原下十世,嗣法北禅智贤禅师。[47]释道楷(1043-1118),属曹洞宗青原下十一世,投子义青法嗣。[48]

7.《答洪驹父》。洪刍。1通。340-342页。

洪刍(1066-?),字驹父,南昌(今属江西)人,黄庭坚外甥。绍圣元年(1094)与弟炎同举进士,崇宁三年(1104)入党籍,五年,复宣德郎,靖康元年(1126)官谏议大夫。洪刍与兄朋、弟炎、羽并称“四洪”,诗入江西宗派,有《老圃集》及《香谱》传世。[49]此简答洪刍有关参请优劣如何,举黄庭坚往年入蜀后之了悟以阐发,足见惟清对黄庭坚之禅悟评价甚高。

8.《答虞察院》。虞謩。3通。352-357页。

此简前附虞謩来信4通。第一通,起首云“謩顿首启上灵源禅师”,知来信人乃虞謩(金程宇解题作“虞谟”,误)。书简云,素仰惟清之道德,时值暑毒,请晏坐凝养。据其自述,服膺佛典已三十七八年,生长二浙,为官多在吴越,始仕即为会稽教官,其时已询叩浙江名僧。后得官京师,过相国大寺之慧林、智海二禅院,分别叩请德化、佛印二禅师。诵《法华经》而有省。大观三年己丑(1109),虞謩在杭州居丧,真乘慧古(?—1136)禅师自惟清昭默堂来,二人朝夕论难,言及当年惟清住舒州令慧古阅疏山造塔话而领契之事,虞謩廓然开泰,“乃知华严法界,不必外求,而近在方寸之间”。又云“某与真乘别已十年”,“行年五十矣,颇知四十九之非”,而惟清卒于政和七年(1117)九月十八日,则此简作于政和六年(1116)前后。虞謩自念开悟乃受慧古激发,而慧古系惟清之法嗣,故热望面谒惟清,“欲求一差遣至江西,终未能遂”。是以投书惟清,望能“远续法裔”,祈惟清“相与证据”。第三通云洪州吴姓通判近期来访,知洪州有司备礼数再请惟清住持黄龙寺,惟清“坚卧不从”。结合前述惟清复张邦昌函,可断此简亦约作于政和六年。又云近见圆首座于祥符寺,得知惟清近况,黄龙寺已别请住持,遂致函一二监司,托他们关照惟清,俾得安居颐养。第四通谓往年请瑞岩住持龟峰寺,固辞,今再三延请慧古,亦不从。按龟峰寺在信州(今属江西上饶),属江南东路,知虞謩时知信州,则第三通所云祥符寺亦在信州。

惟清复函共3通。第一通称对方为“察院知郡大夫”,知虞謩尝为监察御史,时任某州知州。下言感谢虞謩远道来信,前此已从慧古处知晓其入道因缘,自己已病惫难于书写,敬请原谅。第二通答复虞謩第二次来函所谓己意“如饮水,冷暖自知,不可以告人”的问题,并发挥教义。第三通言,因衰病,已拒绝洪州知州住持黄龙之邀,虽对虞謩请监司关照表示感谢,但认为纯属画蛇添足,并要求今后仅“以道相照”,绝不许涉及丝毫世俗情识。至于再请慧古前去住持,亦予婉拒。《禅林宝训》载惟清《与虞察院书》,阐发诚信义理,不见于此《笔语》,盖为另一通之摘录。

今按,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八之三五载,政和六年三月十五日,“朝请大夫、前知信州虞謩追毁出身以来文字,特除名勒停,永不得收叙,送朱崖军编管”。可知虞謩致函惟清时任信州知州,二人书信往来在政和六年。信州龙虎山上清观天师张继先,徽宗朝赐号虚靖先生,有《答太守虞察院游仙岩诗》,尾联云:“谁拟上饶新太守,却因朝谒到山阳。”[50]亦系答信州知州虞謩。此虞謩为虞太熙子。王存撰太熙(1018-1085)墓志铭云:虞太熙父肃,祖籍上饶,致仕后卜居于阳羡之荆溪(今属江苏宜兴),有子五人,其一早亡,其四太微、太宁、太熙、太蒙,皆名文学,举进士。太熙字元叟,皇祐元年(1049)进士,历官当涂守,官至侍讲,子男四人,分别名芹、芝、莊、謩。[51]虞謩自谓“生长二浙”,盖指出生长地为宜兴,并非祖籍;其祖籍为上饶。考乾隆《铅山县志》元祐榜:“虞謩,戊辰李常宁榜第二甲,终鸿胪卿。”[52]又同治《铅山县志》:“虞謩,字佩芳,铅山县新塘人,元祐三年戊辰科李常宁榜进士,鸿胪卿。”[53]铅山属上饶,正与虞太熙墓志所称祖籍上饶相符。虞謩谓惟清,自己为官多在吴越,而《宝庆会稽续志·提刑题名》载:“虞謩。崇宁元年十二月十六日,以承议郎到任。”“虞謩。政和元年七月十八日,以朝奉大夫到任,政和三年正月二十六日罢任。”[54]与虞謩自述正合。

9.《上宝觉和尚》。释祖心。2通。358-360页。

黄龙祖心(1025—1100),俗姓邬,南雄州始兴(今属广东)人,嗣法黄龙慧南,退隐后名居室曰晦堂,因号晦堂禅师。卒,谥号宝觉大师,黄庭坚为撰塔铭并颂。此简篇名称“宝觉和尚”,乃编者后加。惟清嗣法祖心,深得器重。第一通为向祖心报告首次住持寺庙、升堂说法之事,感谢老师教化奖掖之恩。中云“某此月二十八日入院,蒙郡官办开堂”,“今四来学众,粗成丛林。宰官檀那,咸垂资护”。据前引周裕锴考证,朱京(世昌)提点淮西刑狱,请惟清继法演主舒州太平寺,时在元符二年(1099),惠洪代朱京作《请灵源外(升)座》疏。则此简作于是年。

第二通问候祖心,提及“江东朱漕自金陵遣书,近到,令致意和尚”,“渠亦致书特来召某到金陵相聚,以乍此住持,不能往也”。所云江南东路朱姓转运使,即朱京。据《宋史》本传,朱京“历太常博士、湖北、京西、江东转运判官,提点淮西刑狱、司封员外郎。元符初,迁国子司业,……固辞不拜。徽宗初立,复命之,逾月而卒”。[55]此简作于惟清主太平之后,时在哲宗元符二年或三年。

10.《上五祖演和尚》。释法演。3通。360-363页。

五祖法演(?-1104),绵州巴西(今四川绵阳)人,俗姓邓。白云守端法嗣,初住四面,迁白云,晚住太平,移黄梅县东山五祖道场,事具《补禅林僧宝传》。[56]第一简云“伏惟东山堂头和尚,尊候万福”,知法演时住五祖道场。据前文,法演于元符二年移住东山,则此简作于元符二年或三年。第二简感谢法演赠送白云守端《语录》,自言“熙宁间尝披阅”,“二十年中每怀想之”。自熙宁元年(1068)下推20余年,正是元符年间。

11.《示卓禅人》。释守卓。12通。363-380页。

长灵守卓(1065-1123),俗姓庄,泉南(今福建泉州)人。嗣法惟清。面目严冷,诸方称曰卓铁面。尝住太平长灵室,丛林因以长灵称之。惟清第一、二简均呼之为“卓首座”。按《长灵守卓禅师语录》卷末附其门人介谌所撰《行状》载:“灵源迁住黄龙,师随侍十载,一日辞去。……既而复造太平,佛鉴懃禅师请居第一座。师以懃为知己,不固辞。”[57]“第一座”,即“首座”。据考证,惟清迁黄龙在元符三年(1100),守卓随侍十载,辞去,当在大观三年(1109)。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卷八有《送贤上人往太平兼简卓首座》诗,其中“卓首座”亦系此僧。[58]。第五通,惟清呼守卓为“甘露卓长老”,对其受邀住持寺庙经过甚感欣慰,知作于守卓主舒州甘露寺期间。末署“庚寅十月望日”,时维大观四年(1110)。据《守卓行状》,守卓初到太平任首座,“众皆疑骇。及闻说示,罔不钦服。太守孙公(杰)闻其名,偶以甘露阙人,请师主之。”益证守卓辞别惟清在大观三年(1109)、住持甘露在四年(1110)。故惟清致守卓书简之第五通作于大观四年十月十五日,第一到第四通作于大观三年到次年十月前。

第六至十二通亦可与《守卓行状》比对。《行状》载,孙杰邀请守卓前往住持甘露寺,佛鉴懃与众僧“咸以荒村破院,欲其无行”。守卓决意赴任,“腰包而往”。“衲子归之,各以巾橐长余,增修堂室。舒民素号难化,至是亦翕然信向,乐于不斁,竟化草菜为宝坊也”。随后记录惟清与守卓书简往来事:

开堂后,灵源睹书,则曰:“吾之责可付,而积翠之风可追矣。”遂以拂子表法信,示偈曰……又曰:“世称承绍者,多名存而实亡。予于此时,法尔不能忘,有望于汝,汝亦能不法尔所虑哉。”又曰:“执善应之枢,处会通之要。理须遵古,事贵适时。委靡结他缘,孤标全己任。是必自勉,不待吾言也。”次迁庐之资福、京之天宁,皆法席久废处,未几则向合如甘露。……尝谓众曰:“灵源嘱予:‘当易众人之所难,缓时流之所急。’予终身佩之不敢忘。”

所记守卓广大甘露、弘扬佛法、备极艰辛诸事,惟清复函中皆见述及。所录惟清诸语,亦多存简中。“世称承绍者”数句,见第十简:“世称承绍者,多名存而实亡。予丁此时,法尔不能忘,而望于汝矣,汝亦能不法尔虑予之所虑哉。勉旃,勉旃。”“吾之责可付”“当易众人之所难”数句,见第十一简:“但弥坚操履,易众人所难,而缓时流之急,以孜孜建业,则积翠祖风行可追矣。勉旃。”“积翠祖风”,指惟清老师慧南之宗风。第六简言“积翠师翁”,亦指慧南。慧南尝于新昌黄檗山溪上方结庵名“积翠”。

12.《示逢禅人》。释德逢。2通。380-383页。

通照德逢(1073—1130),洪州靖安人,俗姓胡,又称黄龙德逢,惟清法嗣。宣和六年(1124)诏移东都报恩寺,赐号通照。生平具祖琇《僧宝正续传》卷三《黄龙逢禅师》。《全宋诗》无其人,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辑得颂古6首。惟清第一简呼“逢长老”,“昨领书,知寓止得所。”知是在德逢初主云岩时。据德逢本传,其首次长寺院乃在云岩:“政和初,出世云岩,唱灵源之道,宗风盛行。六年,有旨移余杭中天竺,以疾固辞。宣和初,江西帅徐任道请居天宁。”[59]又,李之仪《重修云岩寿宁禅院记》谓李孝遵知洪州分宁县,命蜀僧天游重修云岩寿宁禅院,政和二年(1112)夏工成,“因众所愿,请今长老德逢以承所付。”[60]可见惟清此简作于政和二年。

13.《示德禅人》。释元德。1通。383-387页。

钦山元德,嗣法惟清。据灯录,惟清的禅门法嗣共18人,中有“钦山元德禅师”。[61]钦山寺位于澧州(今湖南澧县),惟清在简中称之为“长老”,知作于元德住持钦山寺时。

14.《觉范》。释惠洪。4通。387-392页。

清凉惠洪(1071-1128),筠州新昌(今江西宜丰)人,俗姓彭,名乘;或姓喻氏。“惠”亦作“慧”。一名德洪,字觉范,时称洪觉范,亦以之自称。自号冷斋、明白庵、明白老、老俨、俨师、寂音、甘露灭、筠溪,又号石门精舍,简称石门。赐号宝觉圆明。生平经历及与惟清之交游详见前引周裕锴《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》。

15.《智海慧老》。释思慧。2通。392-395页。

雪峰思慧(1071—1145),“思慧”又称“思睿”,学者疑其本名思睿,进京后改名思慧,或因“睿”字为天子专用,故避之。[62]字廓然,赐号妙湛,钱塘人,俗姓俞,法云善本法嗣。尝住持径山、净慈,诏居京师大相国寺智海禅院,移补黄檗、雪峰。《全宋诗》录诗12首,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辑诗2首。生平具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卷二三《临平妙湛慧禅师语录序》、正受《嘉泰普灯录》卷八《福州雪峰妙湛思慧禅师》[63]。惟清首简呼“智海堂头禅师慧公”,又云“今闻演法都城,通真达俗,得四众之欢心”,知作于思慧主汴京智海时。

16.《宝峰祥老》。释景祥。2通。396-398页。

泐潭景祥(1062—1132),真如慕喆法嗣,住持洪州泐潭宝峰寺。传见《嘉泰普灯录》卷八《隆兴府泐潭景祥禅师》、《五灯会元》卷一二。《全宋诗》录其诗2首,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辑诗10首。

17.《与死心和尚》。释悟新。5通。398-403页。

黄龙悟新(1044-1115),韶州曲江人,俗姓王,号死心叟,黄龙晦堂祖心禅师法嗣,出住云岩、翠岩,政和初迁黄龙。与黄庭坚、惟清有深交。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卷一九《死心禅师舍利赞序》曰:“余不识禅师,灵源以为法门畏友,山谷以为禅林奇秀。”事具《补禅林僧宝传》。《全宋诗》录诗1首。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续辑37首,中有《送灵源》《和灵源瞌睡歌》《寄灵源》等3首。

18.《端禅人》。释应端。2通。403-405页。

法轮应端,惟清法嗣。据前引《僧宝正续传》卷三本传,死心禅师主云岩寺,灵源遣二三弟子前往佐之,应端为侍者。此第一简云“端禅人乍舍恬寂,入彼尘劳,应不易为趣。即日作止四事,能随缘安适否?”佛教四事乃衣服、饮食、汤药、卧具,知彼时应端为死心侍者。死心主云岩在绍圣年间,故此简亦当作于此时。第二简作于应端父亲去世后。

又《端禅人》2通,见第439-444页,亦系致法轮应端。首简称“端首座,闻为云岩作前导”。次简请对方“逢长老且为致意”,复言“今汝俦既悟道之源,又晓修行之理,其成就特要勉耳”,知德逢主云岩时,此前任死心禅师侍者的应端升任首座。

19.《与灵竹长老》。释德宗。1通。405-406页。

灵竹长老,盖系鄂州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灵竹德宗禅师,嗣法南岳法轮齐添。[64]法轮齐添乃黄龙慧南法孙(黄龙慧南——泐潭洪英——法轮齐添),与惟清同辈,则灵竹系惟清法侄。

20.《安侍者》。释某安。2通。406-408页。

安侍者,生平不详。惟清在2通信中反复提及“东山古风”,再三叮嘱安侍要久留彼处,助力共建,使佛法再还淳厚。此“东山”当指法演。据前述,元符二年(1099)法演移住黄梅东山,惟清继主舒州太平,安侍者本为惟清弟子,由惟清派去助力法演。

21.《空室道人》。释惟久。1通。408-410页。

空室道人智通(?—1124),宣城人,范珣之女,苏颂孙苏悌之妻,因从夫守分宁,遂参死心禅师于云岩,灵源禅师以空室道人号之。后于姑苏西竺寺削发为尼,法名惟久,嗣法死心悟新。[65]《全宋诗》录诗3首,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辑诗2首。

22.《答佛眼》。释清远。5通。410-417页。

龙门清远(1067—1120),号佛眼,俗姓李,临邛(今四川邛崃)人,与佛果(圆悟)克勤、佛鉴(太平)慧勤同为法演高弟,世称“三佛”。事具李弥逊《筠溪集》卷二四《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》、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一九。《古尊宿语录》收其语录多达8卷(卷二七~三四),是该集所选禅师语录之篇幅最多者。《全宋诗》录其诗3卷,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补得2首,《全宋文》收其文2篇。

23.《与佛鉴》。释慧勤。5通。417-423页。

太平慧勤(1059—1117),舒州怀宁人,俗姓汪。五祖法演法嗣,与圆悟克勤并称“东山高弟两勤”。[66]住持舒州太平寺,政和二年诏住东京智海院,赐号佛鉴。事具《僧宝正续传》卷二。慧勤之“勤”,或作“懃”。

24.《古禅人》。释慧古。3通。423-428页。

真乘慧古(?—1136),号灵峰,俗姓项,舒州宿松(今属安徽)人,嗣法惟清,事迹具《嘉泰普灯录》卷一〇《舒州真乘灵峰慧古禅师》,参见前《答虞察院》考释。《全宋诗》录诗1首,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辑诗6首。

25.《才禅人》。释本才。1通。428-430页。

上封本才(?—1150),福建长溪人,号佛心,惟清法嗣。生平见《五灯会元》卷一八。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卷二六有《题才上人所藏昭默帖》,才上人即此僧。《全宋诗》录诗20首,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补得50首。

26.《觉禅人》。释宗觉。3通。430-434页。

天宁宗觉禅师,《续传灯录》卷二三列为惟清法嗣。惟清信中称之为“宗觉禅者”。

27.《秀禅人》。释若秀。1通。434页。

广化若秀禅师,《续传灯录》卷二三列为惟清法嗣。

28.《然禅人》。释了然。3通。434-438页。

惟清第一简呼对方为“福唐连江然禅者”,第三简又称“了然禅者”,知对方名释了然。通读三简,知了然先参龟山晓津,晓津寂后转请参惟清,逢惟清病惫,“掩室谢绝应缘”,惟清乃指示了然去往他处。了然来信,谓师兄渐觉名所居庵曰借庵,请惟清作颂。惟清颂云:“了本元无物,随缘用不亏。百年资善贷,一念洞灵知。假有云兴处,真空海湛时。庵人标此旨,游客贵旋思。”此为惟清佚诗。

29.《答高居山主》。高居寺住持。1通。438-439页。

高居山主,高居寺的住持。据前引惠洪《昭默禅师序》《黄龙佛寿清禅师传》,惟清少时于本县高居寺出家,师事戒律师,十七岁为大僧,受具足戒,往依延恩院耆宿法安,愿留学法。黄庭坚对惟清的高居经历时常提及。其《赠郑交》诗云:“高居大士是龙象,草堂丈人非熊罴。……开径老禅来煮茗,还寻密竹径中归。”任渊注云,高居大士是惟清,草堂丈人指郑交。又云:山谷与《欧阳元老帖》云:“清师归所受业院武宁之高居,想甚得所也。”题下又注:“山谷有《招清公诗》跋云:老禅,延恩长老法安师,怀道遁世,清公少时,盖依之数年。”[67]传世黄庭坚所谓《惟清道人帖》,实为致郑交函,其中亦言及惟清:“或问清欲于旧山高居筑庵独住,不知果然否?”[68]凡此皆可补惟清早年经历及交游(更多材料详见下文)。

30.《权书记》。释善权。2通。444-446页。

释善权,字巽中,号真隐,洪州靖安(今属江西)人,俗姓高。因相貌清癯,人称瘦权。为南岳下十四世、黄龙慧南三传弟子,于惟清为法侄,以诗鸣,入《江西宗派图》。法系:黄龙慧南——东林常总——宝峰应乾——真隐善权。[69]惟清此简称对方所住之“彼山”古多道人高士,又拈出庐山慧远之文集,以见昔日庐山丛林之盛况,而善权常住庐山,时地人名若合符契。《全宋诗》录“权巽”诗2首,作者实即善权,“权巽”乃“权巽中”之讹。[70]《全宋诗订补》补2首,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续辑10首。

31.《与兴长老》。释智兴。1通。446-448页。

此兴长老与黄庭坚交游之兴上座、兴上人、释智兴当为同一人,太和(今江西泰和)僧。今胪列黄庭坚提及兴禅师之文字如下:

《跋亡弟嗣公列子册》:“智兴上人喜异闻,故以遗之。”[71]

《跋招清公诗》:“草堂,郑交处士隐处也。……老禅延恩长老法安师怀道遁世,……清公少时盖依之数年,……舟中晴暖,闲弄笔墨,为太和释智兴书。”[72]

《与死心道人书》:“兴、佺在彼否?此两道人却需要大剥净,未审如何?清公到高居,计无不安稳,亦颇为衲子追逐耶?然已是名满天下,恐终不得闲耳。”[73]

《答王观复》其三:“来人或翟户部不见访,即同兴上座奉谒。”[74]

其五:“见兴公”。[75]

《答中玉金部简》其二:“兴上座本亦同入城,当乞饭承天耳。”[76]

《跋荆州为兴上人书赠郑郊(交)诗》:“癸亥岁,予解官太和,过武宁,闻清上人当来延恩,因谒郑子通问消息,题诗子通之壁。草堂,郑郊处士隐处也。”[77]

排比以上材料,此智兴禅师尝师事死心悟新,与黄庭坚过从甚密,与惟清亦为旧识,三人多有交集。惟清此简教示对方养病之法,径呼对方为“汝”,系对后辈口吻,而智兴论辈分是惟清法侄,正合身份。简中言“计彼居近府城,多医药,必不失调治也”,知兴长老所居在州府近郊,与黄庭坚在荆州时所云“入城”亦相切合。

以上考释了《灵源和尚笔语》一书所载79通书简之受主共31人,细读书简文本,广涉禅宗文献及士大夫作品,从中可见北宋禅宗之学术化、文字化与世俗化,亦可见儒者交往禅门之密切、浸染佛理之深入。这些书简不仅可以揭示出僧徒之社交网络,对理解禅门、政事、儒林及文苑四者之交互影响亦不无裨益。日本学者曾指出,惟清的书简真迹虽已无从目睹,但自宋以来的中土禅林乃至日本禅林皆有珍视书法墨迹的传统,其精神当源自惟清。[78]本文所论亦可作为佐证。

从以上考释尚可总结,考辨人物时,对士林文人,要区别里籍、仕履、官职;于释道方外,要强调法系传承及称呼惯例,庶几作者与文本各安其位。研究的前提是准确理解文本,首先是对“本文”的细读,找出关键信息;其次在作者的其他文本中发现相关信息,是为“互见”;再次在其他作者的文本和其他媒介形式的文献文本中发现相关信息,是为“互文”。本文、互见和互文三者交相为用,始能准确定位、确定人物,然后始可言知人论世、阐释发挥。

(附记:承蒙周裕锴、朱刚二教授多方赐教,谨致谢忱!)

注释:

[1] [宋]惠洪:《石门文字禅》卷二三,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。

[2] [宋]慧(惠)洪:《禅林僧宝传》卷三〇,《卍续藏经》第137册,新文丰出版公司影藏经书院1995年版,第563-565页。

[3] [宋]普济:《五灯会元》卷一七,苏渊雷点校,中华书局1984年版,第1133-1134页。

[4] 了朴系惟清裔孙,法系:灵源惟清——长灵守卓——育王介谌——慈航了朴。

[5] [宋]净善:《禅林宝训》,《中华大藏经》汉文部分第79册影清藏本,中华书局1994年版,第233-236页。

[6] [宋]晦堂师明:《续刊古尊宿语要》,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戊戌年(1238)师明序刊本,页81a-83b。

[7] [清]道古:《缁林尺牍》,《佛藏辑要》第31册影清康熙辛亥(671)刻本,巴蜀书社1993年版,第177-181页。

[8]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:《全宋诗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,第17册,第11752页;第20册,第13489页。

[9] 陈新等:《全宋诗订补》,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,第277-278页。

[10] 朱刚、陈珏: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。

[11] 曾枣庄、刘琳主编:《全宋文》第128册,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,第402-417页。

[12] 金程宇编:《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》,凤凰出版社2012年影印本。

[13] 椎名宏雄:《宋元版禅籍の研究》,东京大东出版社1993年版,第100页。

[14] 《国译禅宗丛书》第2卷,东京国译禅宗丛书刊行会1919年版。

[15] 钱钟书:《谈艺录(补订本)》,中华书局1984年版,第65页。

[16] [宋]黎靖德编: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二六,王星贤点校,中华书局1986年版,第8册,第3040-3041页。

[17] 久须本文雄:《宋代儒学の禅思想研究》第五章《程伊川と禅》,名古屋日进堂书店1980年版。

[18] 石立善:《程伊川学禅说考辨——禅僧灵源惟清与程伊川书帖五通之真伪》,陈义初主编《二程与宋学:首届宋学暨程颢程颐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。

[19] 周裕锴:《宋僧惠洪交游人物考举隅》,《宋代文化研究》第16辑下册,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。

[20] [宋]曾巩:《元丰类稿》卷四六,陈杏珍、晁继周点校,中华书局1984年版,下册第631页。《文渊阁四库全书》本作“吾从兄女也”,倒文,当乙正。

[21] [清]王梓材、冯云濠: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四,《四明丛书》本。

[22] [宋]祝穆撰,祝洙增订:《方舆胜览》卷二一《建昌军·人物·朱轼》,施和金点校,中华书局2003年版,第383页。

[23] 周裕锴:《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,第46-47页。

[24] 详见周裕锴《宋僧惠洪交游人物考举隅》。

[25] [宋]释道谦编:《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》,《大正藏》第47册,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年版,第945页。

[26] [明]释心泰编:《佛法金汤编》卷一三,《卍续藏经》第149册,第1952页。吴之琼《武林梵志》卷八“陈瓘”条全同。陈瓘此诗,《全宋诗》失收,《全宋诗订补》据《武林梵志》补辑(第2册,第297页)。此诗或云周敦颐呈东林常总偈,见《宋元学案》卷一二《濂溪学案下》。

[27] [明]朱时恩:《居士分灯录》卷下,《卍续藏经》第147册,第910页。

[28] [宋]梁克家:《淳熙三山志》卷三八,《文渊阁四库全书》本。按,明刻本“华藏阁”作“华严阁”,“了翁”作“乃翁”,误,今不从。见《宋元方志丛刊》第8册,影明刻本,中华书局1990年版,第8233页。

[29] 吴洪泽、尹波主编:《宋人年谱丛刊》第6册,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,第3478页。

[30] [宋]陈渊:《书了斋笔供养发愿文》,《默堂先生文集》卷二二,《四部丛刊》影宋钞本。

[31] [宋]李纲:《梁溪集》卷一六二,《文渊阁四库全书》本。

[32] 张伯伟编校:《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》,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,第65页。

[33] 吴肖丹、戴伟华:《江西诗派主脉——豫章诗社考述》,《南昌大学学报》2011年1期。

[34] 伍晓蔓:《江西宗派研究》,巴蜀书社2005年版,第248-252页。

[35] [宋]普济:《五灯会元》卷一九,第1298页。

[36] [宋]黄庭坚:《答徐甥师川》,《宋黄文节公全集·续集》卷五,《黄庭坚全集》第4册,刘琳等校点,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,第2029页。

[37] [宋]释晓莹:《罗湖野录》卷下,《卍续藏经》第142册,第992页。

[38] [明]释心泰编《佛法金汤编》卷一三,《卍续藏经》第149册,第1952页。

[39] 杨倩描主编:《宋代人物辞典》下册,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,第1073-1074页。

[40] [元]脱脱等:《宋史》卷四七五,中华书局1977年版,第39册,第13789-13790页。

[41] 光绪《江西通志》卷九,《续修四库全书》影印本,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,第656册,第223页。

[42] [宋]祖琇:《僧宝正续传》卷三《法轮端禅师》,《卍续藏经》第137册,第593页。“大帅”,原作“大师”,天头校勘记云“师疑帅”,是。

[43] [清]徐松辑: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八,刘琳等校点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,第8册,第4893页。

[44] [宋]惠洪:《禅林僧宝传》卷三〇,第564页。

[45] [宋]祖琇:《僧宝正续传》卷三《法轮端禅师》、卷四《宝峰祥禅师》、卷五《宝峰清禅师》,第593、599、602页。

[46] [宋]普济:《五灯会元》卷一六《法云法秀禅师》,下册第1037-1039页。参见周裕锴《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》,第14页。

[47] [宋]普济:《五灯会元》卷一六《法昌倚遇禅师》,下册第1022-1025页。生卒年据朱刚、陈珏《宋代禅僧诗辑考》,第62页。

[48] [宋]普济:《五灯会元》卷一四《芙蓉道楷禅师》,下册第882-886页。参见周裕锴《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》,第140-141页。

[49] 张剑主编:《宋才子传笺证·北宋后期卷》,辽海出版社2011年版,第368-374页。

[50] 《全宋诗》第20册,第13520页。

[51] [宋]王存:《宋故扬王荆王府侍讲朝散郎虞公墓志铭》,《江苏金石志》卷九,《石刻史料新编》第1辑第13册,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版,第9658-9659页。拓片存傅斯年图书馆,志6542,索书号T622.612147,参见邱佳慧《从“请铭”与“撰铭”探究宋代社会的伦常关系》,台湾《东华人文学报》2008年第12期。

[52] 乾隆《铅山县志》卷九,《故宫珍本丛刊》第110册,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,第369页。

[53] 同治《铅山县志》卷一二,清同治十二年(1873)刻本。

[54] [宋]张淏:《宝庆会稽续志》卷二,《宋元方志丛刊》第7册,第7107页。

[55] [元]脱脱等:《宋史》卷三二二,第30册,第10453页。

[56] [宋]释庆老:《补禅林僧宝传·五祖演禅师》,《卍续藏经》第137册,第565-566页。

[57] [宋]介谌:《行状》,《卍续藏经》第102册,第334页。

[58] 周裕锴:《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》,第138-139页。

[59] [宋]祖琇:《僧宝正续传》卷三,《卍续藏经》第137册,第594页。

[60] [宋]李之仪:《姑溪居士前集》卷三六,《文渊阁四库全书》本。

[61] [明]释居顶《续传灯录》卷二三,《大正藏》第51册,第621页。

[62] 周裕锴:《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》,第48-49页。

[63] [宋]正受:《嘉泰普灯录》卷八《福州雪峰妙湛思慧禅师》,《卍续藏经》第137册,第142-144页。

[64] [宋]释惟白:《建中靖国续灯录·目录》卷下,《卍续藏经》第136册,第30页。

[65] [宋]正受:《嘉泰普灯录》卷一〇《空室道人智通》,《卍续藏经》第137册,第165-166页。

[66] [宋]惠洪:《蜀道人明禅过余甚勤,久而出东山高弟两勤送行语句,戏作此,塞其见即之意》,《石门文字禅》卷一二。

[67] 《山谷诗集注目录·赠郑交》题下注,《山谷诗集注》卷一《赠郑交》,《黄庭坚诗集注》,刘尚荣校点,中华书局2003年版,第1册,第5、69、70页。

[68] 故宫博物院编:《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·书法编》第2册,故宫出版社2012年版,第174页。

[69] 周裕锴:《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》,第72、194、212页。

[70] 关于唐宋僧徒的法名字号称呼义例,详见周裕锴《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》附录六《略谈唐宋僧人的法名与表字》,第441-445页。

[71] [宋]黄庭坚:《黄庭坚全集》第2册,第652页。

[72] [宋]黄庭坚:《黄庭坚全集》第2册,第664页。

[73] [宋]黄庭坚:《黄庭坚全集》第3册,第1850页。

[74] [宋]黄庭坚:《黄庭坚全集》第4册,第2082页。

[75] [宋]黄庭坚:《黄庭坚全集》第4册,第2083页。

[76] [宋]黄庭坚:《黄庭坚全集》第4册,第2187页。

[77] [宋]黄庭坚:《黄庭坚全集》第4册,第2297页。

[78] 长谷川昌弘《霊源惟清と墨跡》,《临济宗妙心寺派教学研究纪要》第4号,2006年7月。

【编辑】鲁畅

宋史研究资讯

欢迎订阅『宋史研究资讯』

微信号:songshiyanjiu

信箱:txq1627@126.com

Bradstreet:

7秒前:《与兴长老》。

Ingela:

1秒前:[27]惟清此简当作于政和五年(1115)或其后。

付辛博:

3秒前:[57] [宋]介谌:《行状》,《卍续藏经》第102册,第334页。

刘霓娜:

7秒前:一名德洪,字觉范,时称洪觉范,亦以之自称。